2004, 36(4):337-339,345.
摘要: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的保护、建设与可持续利用所面临的问题极为突出,从战略上全面重视与解决我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已迫在眉睫。
2004, 36(4):340-345.
摘要:本文通过对南极海洋气候区自然环境和地表特征分析,指出本区土被发育与分布具有明显的不连续性特征;同时,在分析研究本区成土因素的空间变化格局及其对土壤发生、发育与演化影响的基础上,论述了南极海洋气候区土壤属性上的强烈空间可变性和类型上的高度分异性;最后,对本区有代表性的土壤景观系列进行了分析,指出成土因素空间变异的微域性特点造成了本区土壤景观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本区自然环境的快速变化可能最终导致土壤景观的演变与重塑。
2004, 36(4):346-350.
摘要:对有关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包括微生物类群多样性、群落结构多样性、功能多样性以及基因多样性等的描述与表征方法进行了探讨,同时,对当前国内外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一些实验研究方法,包括土壤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法、Biolog微平板方法、FAME分析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进行了介绍和评述。并指出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如果可能的话,需要将各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方可得到有关土壤生物多样性的较为全面的信息和理解。
2004, 36(4):351-358.
摘要:土壤蒸气抽排是一种当前国外广泛应用的土壤现场修复技术,它能经济高效地去除非饱和带土壤中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本文详细叙述了土壤蒸气抽排中的地下抽排气体流场模型和污染物去除模型的发展过程和研究现状;描述了适合不同情况的一维、二维和三维抽排气体流场模型,以及不存在非水相液体和存在非水相液体的两类污染物去除模型的特点和适用条件;总结了运用各种模型,分析土壤气透性、污染物挥发性和抽排流速等主要因素对土壤蒸气抽排去污效果的影响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对土壤蒸气抽排模型的研究和运用中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2004, 36(4):359-364.
摘要:本研究建立单位面积标准投资估算法和重点项目投资估算法来估算区域土地开发整理总投资量和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的投资额。分析了土地开发整理投资影响因素,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确定其权重,据此计算出重点项目估算法中参数n。根据上述方法估算了江苏省规划期内(2001~2010年)土地开发整理总投资量和各重点项目的投资额。
2004, 36(4):365-370.
摘要:本文从系统论的机理出发,构建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全面分析各种适宜性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以泰安市岱岳区为案例选择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初步的应用研究。
2004, 36(4):371-375.
摘要:在分析了农用地分等定级目的基础上,将农用地分等定级分为农用地分等、农用地现实级定级和农用地潜在级定级3个过程。确定了农用地等、农用地现实级、农用地潜在级的内涵及评价因素选取原则,认为农用地等是我国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一个特殊的农用地质量指标;农用地现实级是体现农用地在农业用途条件下收益能力差异的一个重要指标;农用地潜在级是体现农用地作为建设用地潜在收益能力差异的一个重要指标。农用地现实级、潜在级同农用地的使用权价格、所有权价格关系紧密,是进行农用地估价的理论基础。同时阐明了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的关系以及确定农用地等、农用地现实级、农用地潜在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雷咏雯 , 危常州 , 李俊华 , 候振安 , 冶军 , 鲍柏杨
2004, 36(4):376-381,391.
摘要:在不同取样尺度下采集了农田土壤样品并测定土壤有机质、全N和有效P含量,研究不同尺度下地统计学方法对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分析的适用性和空间插值质量。研究结果表明,大比例尺下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P含量、全N含量的分布呈正态分布,在中小比例尺下呈现轻微偏态分布。各养分空间变异系数存在明显空间变异(C.V.介于17%~27%之间),大比例尺下,空间变异较小;中小比例尺下,空间变异程度大(C.V.和峰度值较小)。在各种尺度下,土壤养分均存在典型的半方差结构,表明在各种取样比例尺下采用地统计学方法进行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分析都是可行的。在大中比例尺下,各养分块金系数介于0.28~0.38之间,表明土壤养分具有明显空间自相关;而在小比例尺下,块金系数介于0~0.17之间,表明土壤养分具有强烈空间自相关,其中有机质含量具有恒定的空间自相关(块金系数为0),有效P含量的空间自相关程度相对较弱;空间插值和交互检验结果表明,球状模型空间插值结果与实测结果符合性很好,交互检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小比例尺下其估计比大比例尺下精度更高。不同养分的空间预测结果质量不尽相同,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预测符合度最高。
2004, 36(4):387-391.
摘要:对辽西滨海矿集区的金属矿产开发区、冶炼厂以及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含量绝大多数高于土壤背景值,尤其Cd、Pb、Zn的污染状况更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重金属总量及其有效态含量间存在着一定的伴生规律。按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的结果是,金属矿山开采区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为严重;根据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法评价的结果是,金属冶炼厂附近人为污染程度更重。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矿产开发、废岩、尾矿泥、选矿废水以及大气飘尘等。
马红亮 , 朱建国 , 谢祖彬 , 张雅丽 , 刘刚 , 曾青
2004, 36(4):392-397.
摘要:采用FACE (Free air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技术,研究了不同N施肥水平下,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水稻/小麦轮作中水稻土壤可溶性C、N、P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使土壤表层可溶性C含量增加,土壤5~15 cm的可溶性C含量倾向于降低,增加N肥施用(常规N处理)更易于使土壤可溶性C含量降低。CO2浓度升高使水稻土壤中的可溶性N含量降低,在低N处理和土壤表层降低幅度较大,N肥施用仍有提高的余地。CO2浓度升高使水稻成熟期土壤可溶性P含量增加,但是常规N处理下会降低水稻生长前期和土壤表层的可溶性P,增加N肥施用有利于水稻对P的吸收。
2004, 36(4):398-404,411.
摘要:采用碱溶液吸收法。1999年9月~2001年8月2年的观测资料显示,西安黄绵土CO2释放与前人在其他地区的研究不同,表现为白昼释放量低于夜间。西安土壤CO2释放量的日变化从当日清晨至次日晨,呈现由高变低再变高的变化规律。土壤CO2释放量的变化趋势大体与温度的变化一致,但在时间上有一定的滞后性。随着季节的变化,西安黄绵土CO2释放量有明显的增减,夏季日释放量最多,秋季次之,冬季最少。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CO2释放量有差异。一般说来,裸地有较高的释放量,林地和草地释放量较低。裸露地表土壤CO2的释放量变化较大,地表覆盖良好,CO2释放较为稳定。
2004, 36(4):405-411.
摘要:分别在湖南的郴州和长沙选定两小流域(SZY和LKS),从小流域规模分析了酸雨频降区两小流域土壤的主要理化特性和土壤Al、Fe形态。结果表明:在小流域SZY土壤中,各种形态的Al、Fe含量均高于小流域LKS土壤中对应形态的Al、Fe含量;在同一剖面,各种形态的Al、Fe含量有表土高于底土的趋势。两小流域土壤中,除Feox外各种形态的Al、Fe均与土壤有机质呈正相关,酸沉降能影响Al、Fe形态的转化和淋溶。酸沉降影响Al、Fe的溶出可能是通过形成可溶性的有机物-Al、Fe的复合物而从难溶性Al、Fe转化而来。土壤中各种形态的Al与对应形态的Fe呈线性正相关,酸沉降增加了毒性元素Al的溶出,同时也可能增加营养元素Fe的有效性。
2004, 36(4):412-415,429.
摘要:采用正交回归试验设计,研究了N、K、Mg肥用量和配比对甘蓝产量的影响,获得了相应的函数模型;通过微机对数学模型的优化和解析,得出甘蓝获得最高产量(111.89 t/hm2)时,尿素、硫酸钾、硫酸镁用量分别为465.19、97.38、28.48 kg/hm2;3种肥料的最佳施用量分别为460.37、96.14、28.36 kg/hm2,此时,肥料成本投入为818.98元/hm2,施肥利润为42895.59元/hm2,产投比可达52.4:1。
2004, 36(4):416-419.
摘要:利用GPS定位,3年在全省50个烟叶主产县采集9340个植烟土壤耕层土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植烟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变幅大,平均含量分别为29.6 g/kg和1.75 g/kg,达丰富水平,两者处于最适宜含量范围的土壤样本分别占48.4%和64.1%。速效N含量平均50.6 mg/kg,处于最适宜含量范围的土壤样本占42.4%。不同植烟土壤类型有机质和全N含量差异较大,水稻土较高,紫色土较低。植烟稻田全N明显高于旱地。
2004, 36(4):420-423.
摘要:利用1984年和1994年秋季1:10万TM假彩色影像,分析了苏州市10年间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该期间苏州市土地利用状况变化巨大,主要表现在耕地的减少以及建设用地和水产养殖用地的增加。提高耕地质量,有计划的退耕还湖,加强土地整理,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是切实可行的土地利用对策。
项建光 , 方海兰 , 杨意 , 黄懿珍 , 张琪 , 赵晓艺 , 奚有为
2004, 36(4):424-429.
摘要:本文对上海近年来新建的典型绿地-延中、凯桥、华山、黄兴和公路浦东龙东大道、远东大道沿线的景观绿地进行了土壤现状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典型新建绿地的土壤主要为碱性和强碱性;EC值基本达标;有机质含量达标率在60%以上,但含量偏低;土壤容重偏高,通气性差;阳离子代换量总体偏低。使用山泥、泥炭客土的土壤质量较好,可以满足城市绿化造景的需要。建议园林植物要“适土适栽”、“适地适树”,要充分利用生活垃圾、污泥堆肥等有机质含量高的城市废弃物来改良土壤,对现有的城市绿化土壤质量评价指标需要进一步完善,建议增加CEC、土壤排水能力等土壤质量评价指标。
2004, 36(4):430-433,445.
摘要:土地开发潜力评价是科学开展土地开发工作的基础,影响土地开发潜力的因素众多,目前还没有公认比较成熟的评价理论与方法。本文结合广西鹿寨县的实际情况,提出包括开发地区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生态环境因素等3方面的13个指标在内的土地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乡镇为分级单元,在科学地定量评价土地开发潜力的基础上,对鹿寨县的土地开发潜力进行分级,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判断依据。同时,文章对该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可操作性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合理开展鹿寨县的土地开发工作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2004, 36(4):434-437.
摘要:在以钾长石粉为唯一K源的硅酸盐细菌选择性培养基上,从我国部分省市土壤中筛选到16株硅酸盐细菌,以本实验室保藏NBT菌株为参照,对其生理生化特性、耐盐性、抗生素抗性、温度敏感性及释K能力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7株硅酸盐细菌菌体均为杆状,产生椭圆至圆形芽胞。其中SB6、SB13为短杆状,SB4、SB6、SB10、SB15菌株是G+,其余菌株是G+。NH4+、NO3-为良好N源,且能在无N培养基上生长。菌株SB13和NBT解K能力较强,释放的K比接灭活菌对照分别增加49.1%和45.3%。菌株SB2、SB4、SB5、SB6在20 g/L NaCl浓度的培养基上能生长,在温度为10~40范围内供试硅酸盐细菌能够良好生长。
2004, 36(4):438-441,448.
摘要:本文根据川西南主要烟区土壤近200个样本的测试数据,对该地区烟田土壤有效态微量营养元素含量状况及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川西南烟区土壤有效Cu、Fe、Mn含量较丰富和极其丰富,有效Zn含量较大面积上缺乏,整个烟区有效B极其缺乏。为川西南地区烟草种植的合理施肥提供了依据。
2004, 36(4):442-445.
摘要:红原县1#泥炭地是四川省若尔盖高原泥炭区的优良泥炭矿区之一。对该矿主矿段泥炭的品质作了初步综合考察,测定了泥炭的组成和元素的含量,其质量优于若尔盖地区其他的泥炭矿,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2004, 36(4):446-448.
摘要:本文用一次平衡法研究了砖红壤对柠檬酸、草酸和醋酸等3种低分子量有机酸的吸附反应。结果表明砖红壤对多元羧酸有很高的吸附容量,3种有机酸吸附量的大小顺序为:柠檬酸 > 草酸 > 醋酸。土壤体系中有机酸的吸附量先随pH的增加而增加,约在pH5.0左右达最大,然后逐渐减小。土壤中的氧化铁是有机酸吸附的主要载体,当用DCB法将土壤游离氧化铁去除后,土壤对有机酸的吸附量大幅度减小。
2004, 36(4):449-451.
摘要:就水稻土的标准需P量对水稻籽粒产量及吸P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目的在于确定供试水稻土的“P临界平衡浓度”,为指导广东省水稻土的合理施用P肥提供参考。供试土壤分别是广东省玄武岩母质发育的水稻土(1号土)和珠江三角洲沉积物母质发育的水稻土(2号土)。结果表明:两种供试水稻土对标准需P量的产量参数反应有显著差异。建议将P 0.15 mg/kg定为广东省玄武岩母质发育的水稻土(1号土)的“P临界平衡浓度”,这样可以使1号土的水稻产量达到最高产量的95%以上。关于能否用P 0.15 mg/kg作为珠江三角洲沉积物母质发育的水稻土和其他母质发育水稻土的“P临界平衡浓度”,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004, 36(4):452-454.
摘要:灌淤土是甘肃省黄河沿岸及其支流地区主要的农业土壤,通过调查分析,灌淤土土壤障碍因素主要包括:不良的理化性状、不良的土体构型及过高的地下水位。存在这3种不良因素的耕种土壤类型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本文浅析了甘肃灌淤土土壤障碍因素,并提出了改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