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 3(4):1-4.
摘要:我们这次会议是在离石县召开的一次水土保持现场会。这次会议没有开幕式,但是,从临县、离石、中阳三县的参观过程中,受到了广大群众治山治水热情的感召和热烈的欢迎,应该说这本身就是一个很精采的开幕式;听了临、离、中三县负责同志介绍他们如何实现高速度、高标准、大规模开展治山治水运动的经验以后,给我们回去高速度地开展治山治水运动,指出了方向,解决了思想,找到了办法。
1960, 3(4):5-7.
摘要:今天上午听了临县、离石、中阳三县县委负责同志的报告,感到非常好,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下午又听了刘省长的报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水土保持工作经验,又指出了今后的方针和任务,讲的很好,我完全同意。
1960, 3(4):7-7.
摘要:苏联科学院B. A. 柯夫达通讯院士,曾在1954年至1957年间,来我国考察土壤,他根据所收集的资料编写成"中国之土壤与自然条件概论"一书,现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1960, 3(4):8-10.
摘要:河南省新乡市西南郊七里营人民公社,耕地面积约15.2万亩(其中13万亩位于人民胜利渠东一灌区),多种植棉花、小麦,尤以棉花种植面积最广。
1960, 3(4):10-12.
摘要:在党的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随着农业生产大跃进,我国水利建设正推向新的阶段。目前不少地区实现了河网化,它是一个引、蓄、调、灌、排综合利用的新型水利土壤改良系统,为全面开发利用盐硷土、改造洼地开辟了途径。
1960, 3(4):13-15.
摘要:湖北境内的丘陵、岗地区,广泛分布着一种群众称之为"白散土"的土壤。其中以孝感、荆州、襄阳、黄岗等专区面积较大。
1960, 3(4):16-22.
摘要:红壤在我县分布面积较广,约有135万多亩,占总面积的55%,其中林地及荒地红壤约占119万亩,旱土占16万亩;但由于坡度不同和开发利用的年代不一,土壤肥力有高有低,一般林地及荒地红壤,由于坡度较大,地面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1960, 3(4):17-17.
摘要:石人镇公社位于长白山脉老岭西麓。全公社漂伐甸子(泥炭沼泽土)350公顷,占耕地面积8.67%。漂代甸子地过去的情景是:"天灾地薄粮仓空,大骨头节克山病……",根本谈不上什么改良。
1960, 3(4):18-25.
摘要:草木樨又名马苜蓿、马钱子、甜车前、嗅三叶等,在我国西北、东北、长江流域和苏北沿海一带盐硷地上到处均有生长,但是大量的繁殖栽培还是解放以后。目前栽种的白花草木樨和黄花草木樨,以白花草木樨栽培最为普遍。
1960, 3(4):19-20.
摘要:在大跃进的1958午,河南省临汝县的各项工作,在上级党的正确领导下,获得了史无前例的飞跃发展,兴修水利、深翻土地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1960, 3(4):21-22.
摘要:通化地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全区山地土壤类型分布较多,其中有一部分土壤适宜栽植园参,这次参加土壤普查,向参农了解一些有关园参与土壤条件的相互关系,现就通化地区参农村土壤栽培管理的方法及经验概述如下。
1960, 3(4):23-24.
摘要:大城市的有机垃圾,来源广,数量多,成本低,肥效高,增产效果显着,对郊区农业丰产起着重要的作用。
1960, 3(4):25-25.
摘要:福建闽北山区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创造了既经济又科学的"四头"经济集中施肥法。农谚说"塞肥十足吸,散肥易流失"。这充分说明在稻田集中施用少量肥料,即能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又适合山区田多劳力少的特种施肥方法。
1960, 3(4):26-27.
摘要:我省稻田施用石灰积累有丰富的经验,而且施用面积广、数量大、效果好,施用后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以下针对在不同土壤中施用石灰的效果、产生的作用以及施用的方法,分别叙述。
1960, 3(4):28-28.
摘要:在农作物的营养中,除了氮、磷、钾三要素之外,微量元素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微量元素包括硼、锰、锌、铜、铁、钼、砷、碘等。这些东西,虽然作物所需要的数量极少,但是缺少了它却又会对植物生长不利。如果用量多了对作物就会有毒害作用。
1960, 3(4):29-30.
摘要:"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水是庄稼的血,粪是庄稼的粮;庄稼离了水、肥命不长"。这几句农谚简单、生动、逼真地说明了肥料与作物,肥料与土壤之间的血肉关系。
1960, 3(4):33-33.
摘要:在保加利亚第一个土壤科学研究中央机构是1911年H. 普什卡洛夫创立的,它是附属于索非亚中央农业科学研究所中的土壤学分部,1919年分部改组为独立的部门。